閲讀《出師表》《隆中對》中的兩段文字,完成16—19題。【*】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

來源:國語幫 1.02W

問題詳情:

閲讀《出師表》《隆中對》中的兩段文字,完成16—19題。【*】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

閲讀《出師表》《隆中對》中的兩段文字,完成16—19題。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已足,當獎率三*,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節選自《隆中對》

16.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    (    ) 

  


A..。.....。。

 
  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愚公移山》)


B..。.....。。

 
先帝不以臣卑鄙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

 


C..。.....。。

 
   當獎率三*,北定中原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説》)


D..。.....。。

 
     還於舊都

     欲有求於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17.用現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的畫線句。

先主曰:“君與俱來。

答:                                                                          

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答:                                                                       

18.《出師表》能流傳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辭質樸,情真意切。請以“遂許先帝以驅馳”為例,結合選文內容作簡要分析。(3分)

                                                                            

                                                                              

19.針對文中畫線句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看法:諸葛亮寫《出師表》時劉備已經去世,那麼,即使出師未果,也不會對“先帝之明”造成影響,所以諸葛亮的擔心是多餘的。對此,你有怎樣的見解?

                                                                               

                                                                               

                                                                               

 

【回答】

16.A

17.譯文:劉備説:“您和他一起來。”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

18.“許”是答應、許諾的意思。諸葛亮為報答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遂許先帝以驅馳”,而一“許”便是二十一年。在歷經了無數“危難”後,如今又要“出師”,繼續為劉備的遺志“北定中原”而“驅馳”,這仍然是對“許”的踐行。一個簡單的“許”字,讓我們讀出了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們感受到了他信守承諾、一諾千金的高尚人格。

19諸葛亮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劉備把國家大事都託付給諸葛亮,這是對諸葛亮的信任。如果諸葛亮辜負了這份信任,也就等於説劉備有眼無珠、看錯了人,那“先帝之明”當然受損,甚至就不能成立了。從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維護着劉備的明君形象。“恐”也是諸葛亮為報答劉備知遇之恩而鞠躬盡瘁的真切內心寫照。

知識點:公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