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材料一:今年春節期間,《*詩詞大會》第二季收視與...

來源:國語幫 1.44W

問題詳情:

(三)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材料一:今年春節期間,《*詩詞大會》第二季收視與...

(三)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材料一:

今年春節期間,《*詩詞大會》第二季收視與口碑雙雙領跑。這檔現象級節目的背後,經歷了哪些千錘萬鑿?

《*詩詞大會》 比什麼?怎麼比?誰來比?從2014年7月開始籌劃節目的*滿滿,到2014年12月走訪多個國學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歡詩詞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樣片拍攝失敗,總導演顏芳和她的團隊經歷了一個“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續過程。規則複雜、氣氛高冷、題目太難,都成為阻礙節目推進的因素。

“窗外雨潺潺,一點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這是2015年6月顏芳發佈的一條微信朋友圈內容,因為《*詩詞大會》第10版方案又被*了。

“不是看到希望才堅持,是因為堅持了才有希望。”就在顏芳被困惑縈繞的時候,對葉嘉瑩、周篤文等大家的走訪令她茅塞頓開。“他們不約而同地表達了這樣的意思:詩詞來源於生活,詩詞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顏芳感覺到,詩詞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記,節目應該緊緊圍繞詩詞本體做文章,帶領全民重温那些學過的古詩詞,創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鳴,她感覺“這回更靠譜了”。熟悉的陌生題, “擊敗體”的內循環競賽機制,百人選手團——“比什麼?怎麼比?誰來比?”這個“鐵三角”有了*,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古詩詞在人們的心中是有種子的,每個人都有一顆詩心。”顏芳分析了《*詩詞大會》大獲好評的原因:王立羣、酈波、康震、蒙曼4位點評嘉賓用當下的語彙深入詮釋詩詞的文化內涵與外延,“技術手段+藝術表達”的舞台設定追求極致的視覺效果,簡單而有懸念的賽制讓觀眾可以瞬間切入、隨時跟隨,嚴格的審看機制為節目高質量播出保駕護航,這些共同成就了這檔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節目。

《*詩詞大會》的全媒體策略也可圈可點。除了在央視網播出,觀眾在節目播出期間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同步互動答題。此外,節目組還在微博話題、YY語音互動、微信平台等方面開闢宣傳渠道,進行多屏互動全媒體整合營銷。

“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堅守定位,創新研發,做最好的自己。”展望未來,顏芳仍如當初般堅定。      (摘自《*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年4月5日)

材料二:

作為《*詩詞大會》評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説:“詩詞大會的走紅並不意外,當人們在物質上的享受已經比較豐富時,會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藝術來提升精神生活,詩詞就是很好的選擇。這是一個新的詩歌時代的到來,年輕人喜歡詩詞,願意用詩詞描繪生活,這和唐代人熱衷創作詩詞,有異曲同工之妙。”

康震教授還介紹,詩詞在古代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一件文學作品,一項科舉考試的內容,還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尚。“在唐代,一個人詩寫得好,會被認為有文化有層次。這種時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個人的審美趣味。”流傳千年的*傳統詩詞在網絡時代圈粉無數,是因為詩詞在當代可以並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時尚。

“其實每個時代的人都在懷疑,我們是否身處一個詩意的社會?但這種疑問的潛在意識是,我們渴望詩意——這就是一個走向詩意的過程。我們提出問題的時候,就是我們覺醒的時候,意味着全社會有了共識和行動。現在大家都在看詩詞大會,觀眾們都在背唐詩,這難道不正是詩意社會的開始嗎?”

(選自《*青年報》2017年2月14日)

材料三:

今年*上,在回答“如何讓青少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全國政協常委馮驥才表示,贊成把傳統文化編入教材,讓年輕學子多讀讀古詩詞,獲得一些知識與感悟,其實更重要的還是把他們帶領到傳統生活裏去。

他強調,傳統存在於生活中,每個人都是傳統的攜帶者,學習最好的方式應該是體驗,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激起他們的興趣,在熱愛的過程中提升文化修養。“只有讓孩子們在傳統文化中得到快樂和收穫,傳統文化才會進入他們的精神與心靈,漸漸成為一種記憶、一種認同、一種情懷。”

(摘自光明網《國學熱升温  傳統文化教育如何從“近”到“進”?》

               2017年4月25日)

7.下列針對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詩詞大會》之所以困難重重,從籌劃節目時的*滿滿,到樣片拍攝失敗,主要是因為嚴格複雜的節目審看機制。

B.康震教授認為,《*詩詞大會》的走紅,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詩詞在當代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時尚有較大的關係。

C.馮驥才認為,傳統文化存在於生活中,學習傳統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到傳統生活裏去,以得到知識的快樂與精神收穫。

D.三則材料都關注以古詩詞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而且都或多或少認為人們心中有詩意,需要用恰當的方式來激活。

8. 下列針對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兩項是(    )(     )(4分)

A. 材料一對《*詩詞大會》第二季背後故事的追溯與敍述,條理清晰,表達完整,非常符合新聞真實、準確的特點。

B. 在一則新聞中,時效*和文學*強弱不一樣,材料一時效*較強,而文學*較弱;材料二文學*較強,而時效*較弱。

C. 三段材料來源於*報紙,或入門網站,都關注了古詩詞,但為了適應不同的讀者,表達上各有考慮,讀起來感覺不大相同。

D.在《*詩詞大會》這一高口碑、高收視率節目的影響下,中華大地上必然會掀起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從而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

9.古詩詞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綜合以上三則材料,請提煉出弘揚傳統文化的實施方式。(5分)

【回答】

7.A  A項因果關係不成立,原文是“規則複雜,氣氛高冷,題目太難,都稱為阻礙節目推進的因素”。

8.A C  B項,材料一屬於新聞通訊,其文學*較強,而時效*較弱;D項表述有想當然之嫌,於文無據。

9.(1)多創造一些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關於傳統文化的節目;

(2)利用好傳統文化在當代可以並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時尚的契機。

(3)把傳統文化編入教材,讓年輕學子去讀,獲得一些知識與感悟;

(4)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激起他們的興趣,通過生活體驗來理解傳統文化。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