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編寫《春秋》,在記述歷史時,暗含褒貶,行文中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卻通過細節描寫、修辭手法...

來源:國語幫 1.76W

問題詳情:

孔子編寫《春秋》,在記述歷史時,暗含褒貶,行文中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卻通過細節描寫、修辭手法...

孔子編寫《春秋》,在記述歷史時,暗含褒貶,行文中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卻通過細節描寫、修辭手法和材料的篩選,委婉而微妙地表達作者主觀看法,這被稱為“春秋筆法”。 對孔子這種做法認識正確的是                                              (  )

A.所作《春秋》不足為信           B.孔子力圖廢除分封制度

C.是對“禮崩樂壞”的反應          D.制約了當時的諸侯爭霸

【回答】

【*】C 【解析】題幹中既有“記述歷史”的客觀存在,也有“春秋筆法”的主觀反映,不能片面判斷《春秋》不足為信,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述及孔子關於分封制的看法,故B項錯誤;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分封制、宗法制等趨向崩潰,奴隸社會的原有秩序日益瓦解,包括孔子認可的一些“尊者、親者、賢者”也都可能存在着部分缺點,從維護周禮的目的出發,孔子只能採用委婉的方式來記述,故C項正確;“制約諸侯爭霸”的説法不符合史實,故D項錯誤。

知識點:*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