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分)中西兩大文化交流的歷史淵源流泛,廣綽龐繁,其中有親和、有碰撞、更有交匯與融合。兩大文化體系也在這亦抑...

來源:國語幫 2.06W

問題詳情:

(36分)中西兩大文化交流的歷史淵源流泛,廣綽龐繁,其中有親和、有碰撞、更有交匯與融合。兩大文化體系也在這亦抑...

(36分)中西兩大文化交流的歷史淵源流泛,廣綽龐繁,其中有親和、有碰撞、更有交匯與融合。兩大文化體系也在這亦抑亦蓄、共拒共融中伴隨着東西方兩大文化共同走向鼎盛。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6世紀以前中西文化交流以“東學西傳”為主。起始於西漢,*文化傳到西方去的主要是物態文化(包括科技和藝術成果);從16世紀開始,在近現代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佔據了主導地位,並由此產生了數百年的“西學東漸”現象。在“西學東漸”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深度、廣度上都大大的超過了前一個時期。

                                ——材料綜合自李翠玉《中西文明交流的歷史考察》

材料二  19世紀至20世紀西方人眼中*的人與事,從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上來説,那些陋習、弊端、問題與癥結首先吸引住了西方中心主義者或西方殖*義者的目光,引發了其濃厚的興趣,併為其貶抑、醜化*及*人,為其"奴化*"論調尋找所謂的客觀依據。他們沿續了*世紀時那些關於*認識上的否定式,把*看成靜止停滯、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墮落的國家。

——李朝全《西方妖魔化*的歷史》

材料三  但我看,經濟的全球化必將增進不同文化特*中的共同*,因此二十一世紀不會是東方文明的複合,而將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紀。         

                                                      ——羅榮渠《現代化新論》

(1)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述 “東學西漸”的途徑、主要特點。(6分)從文化發展的角度分析“西學東漸”出現的原因。(6分)

(2)據材料二,指出19世紀歐洲人對*的看法,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這一時期歐洲人的*觀形成的原因。(10分)

(3)材料三中體現了怎樣的史觀?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觀點?(6分)

(4)和平與*是文化交流的基本形式。有人認為“文化交流中和平比*好”,也有人認為“*比和平來得快”。請依據所學做出評價。(8分)

【回答】

.(36分)(1)途徑: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2分)

主要特點:沒有大規模的展開;沒有深入瞭解和認識;交流的層面大多停留在物態文化,如絲綢、瓷器、、茶葉、四大發明等。(4分,任答二點即可,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

原因:西方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成功地實現了文化轉型;而*由於推行文化*政策、禁海鎖國及資本主義萌芽微弱等原因,致使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文化未能充分發展。(6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

(2)看法:把*看成靜止停滯、僵化保守和日益腐朽墮落的國家。(4分)

原因:一系列侵華戰爭的勝利;壓制**的反抗鬥爭;*社會存在的陋習、弊端與問題;站在西方殖*義者的立場(維護西方利益)。(6分,答出三點即可)

(3)史觀:全球史觀或整體史觀。(2分)

理解: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4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評價:上述兩個觀點都是片面的(2分),具體論述分三個層次給分。

層次一(單點論述):文明交流的和平形式是經常的、大量的和主要的交流形式。無論是古代的各文明中心之間, 還是各國之間, 或者是民間的商旅、教旅、學旅之行, 和平形式的交流, 一般占主導地位。(4分)

層次二(雙點論述):在層次一基礎上的分析,非和平交流的背景是文明間存在矛盾、分歧、對立,乃至最終因不可調和而致的戰爭;戰爭是非和平交流的最高形式,是一種*交流。(6分)

層次三(多點論述):在層次二基礎上分析,縱觀人類歷史進程,和平交流與非和平交流相生相伴,如影隨形。縱向看,文明間既也沒有絕對的和平式交流,也沒有永久的非和平式交流。二者通常是相互交織,共同促進各自文明的發展,推動人類歷史進行文明交流。(8分)

知識點: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