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在濕潤和半濕潤地區的湖畔、河邊和海濱,偶見規模較小的沙丘羣。其形成的主要...

來源:國語幫 7.62K

問題詳情:

閲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在濕潤和半濕潤地區的湖畔、河邊和海濱,偶見規模較小的沙丘羣。其形成的主要條件為所在地區沙源豐富、多風、植被稀鬆。圖11所示區域中,M 處發育了規模較小的沙丘羣;H縣城附近是著名的風口,冬季季風力尤為強勁;河流發源於黃土高原地區。

閲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在濕潤和半濕潤地區的湖畔、河邊和海濱,偶見規模較小的沙丘羣。其形成的主要...

(1)分析M處附近沙源較豐富的原因                                                                

                                                                                        。(3分)

(2)分析H縣城附近冬春季節風力強勁的原因                                                     

                                                                                               

                                                              。(3分)

(3)某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對M處的沙丘羣規模是否會擴大產生了爭論,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觀點。選擇你支持的一種觀點,為其提供論據。(4分)

觀點A:M處沙丘羣規模會擴大。觀點B: M處沙丘羣規模不會擴大。                                   

                                                                                                

                                                                                               

                                                                                         。

【回答】

 (1)(M處附近的)河流從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在河邊、河牀沉積;(1分)(河水水位季節變化大,)枯水季節河牀裸露;(1分)風沙在此沉積。(1分)    (2)冬春季節盛行西北季風(偏北風);(1分)河谷延伸方向與盛行風向基本一致;(1分)H縣城附近為河谷交匯之地。(形成風口,導致狹管效應)。(1分)  (3)觀點A:(M處沙丘羣規模會擴大)。論據:該區域西臨黃土高原,北臨內蒙古高原,大風可將沙塵吹到此處;(1分)河流持續搬運泥沙:(1分)人類活動用水量增加,導致河牀裸露期增長:(1分)風出風口後,在M地速度降低,風沙在此沉積。(1分)    觀點B:(M處沙丘羣規模不會擴大)。論據:位於半濕潤區,降水較豐富,風沙發生季節短(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1分)河流源地及流經地區植樹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運的泥沙量減少);(1分)沙源集中分佈在河牀與河邊,面積較小,不足以形成面積較大的沙丘羣;(1分)位於山區,附近有水庫;沙丘羣難以向周圍擴展。(1分)(每名考生選擇一種觀點做答,所提供的論據應支持所選擇的觀點,否則不得分,若兩種觀點都提供了論據,以所答的第一種觀點評分。)

知識點: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章節測試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