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冥王星》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3.2W
《給冥王星》經典語錄
這本書在陳綺貞《下個星期去英國》的MV裏有出現過,此MV裏引寫的《給冥王星》裏的語句:“最後一次見到你的路口,我現在才明白那原來是一條河,或是一道地層下陷,從那裏開始時間有了不同的轉述,我們再也不站在同一個地面了,從軌道最靠近交錯的那一點,逸出朝向全然不同的宇宙。”
在崩解、錯移、斷裂、懷疑、困惑與失語當中,我們像冥王星一樣安靜等待,温柔也好,暴烈也好,承載了轉變。 本書收錄了張惠菁2006年所寫的散文。這年,她離開工作了三年多的單位,處理了父親過世後留下的房子,搬了家,去了一趟埃及,到了上海,然後她寫了六年的專欄停掉了。2006年是她的變動之年。她説:“2006年發生在我生活裏的許多事:遷移,旅行,和某些人的別離與相遇,看起來像是偶然地發生,卻彷佛又有命定的**。”
這本散文集維持了張惠菁一向的細緻、冷靜與敏鋭。她是一名專注的觀察者,看着別人與自己行走在時間裏,出入不同的空間。在她的文字世界裏,她並不面對着誰説話,甚至不覺得眼前有聽眾。想進入張惠菁的世界,你最好和她一樣,當一名旁觀者,清醒但有情。 經常,在位置的崩解與錯移,關係的斷裂,自我懷疑,困惑與失語當中,也同時萌生着新生的力量。當時我們或許還不清楚,正置身怎樣的契機當中,還沒認出渾沌中逐漸成形,但也隨時可夭折、可再次洗牌的,嶄新的自我。 日後回顧,或許我們會發現,這本《給冥王星》標示了張惠菁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與新階段的開始。這本書,獻給生命裏必然會出現的變動,以及所有經歷着意想不到的變化的人。

經典語錄

漢娜 阿倫特認為,只要改變與時間的關係,人可以獲得重生。重生的關鍵,不是遺忘,而是寬恕。在審判戰犯的高潮時刻,她仍然談論寬恕:不是去寬恕惡的行為,兇殺與暴行不能被寬恕。是寬恕人。那些在平庸陳腐的惡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之人,和我們一樣。她説人類生命是世界所造就的,每一個主體都同時是客體。她説:『多樣*,是地球的法則。』

有時必須放火燒去來時的路徑。在霎然竄起的火光中,你忽然就看到,一直以來迷惑了你的種種幻影,像紙灰在烈焰中最後一次騰起,然後委頓,化為齏粉,四散而去。

所謂錯過,並不是什麼「如果那時再努力一點」,或「要是做了另一個決定」就好的事。從來都不是。那是兩個星系不同的軌道與規則。

這或許不只是公平*的問題。就像生命中許多後來發生的事,迫使你去思考此前發生的種種。出現了下一次的天長地久,前一次也不能説是不算,但它對你的意義就得重新衡量了。

『存在不過是一條光縫,稍縱即逝,前後俱是永恆的黑暗。』這是納博科夫自己寫下的句子。『……然而,我不甘心如此。我急欲大力反抗,圍堵自然。我使出全力,在我生命兩頭冷冷的漆黑中尋找那一丁點屬於我自己的光和熱。我認定那黑暗不過是時間之牆造成的:牆的這邊是我和我那瘀青的拳頭,另一邊是永恆的自由世界。』

他曾經將必須拋棄俄文,而用英文寫作,稱為他『個人的,與他人無關的悲劇』。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在他所寫的每一行英文中,用不上的是母語的哪些動詞或名詞,哪些微妙的字義和音節,就像是一隻他眼中的珍奇蝴蝶被燕蛾所取代。就像《洛麗塔》裏的亨伯特知道,為什麼他只能愛洛麗塔,只能愛那個年齡的少女——那是一種『與他人無關』的,悲劇的命運格式。

納博科夫的回憶錄,當寫到弟弟之死與集中營,父親之死與*殺,都以寥寥數語簡單帶過,但對於童年回憶中的氣味、光線、從泡澡用的英國香皂的質感,桃花木浴缸上方蒸氣散發的微光,在海濱度假勝地遇過的小女孩,在潮濕的森林裏看見的兩隻藍目天鵝,到某一天的日落景象,這些印象與記憶,則不厭精細,以極温柔的筆調描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