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我在彼岸》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1.96W
《倘若我在彼岸》經典語錄
本書由三個看似*實則相通的悽美的愛情故事組成。主人公是老師,都喜歡某種運動,他們都曾親身經歷過或目睹過接近死神的一瞬間,並從中感悟或懂得了生命中的某些東西。《倘若我在彼岸》傳遞了作者片山恭一的思考:病痛與死亡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經典語錄

有時候,一個趔趄就會把一切都搞得虛無縹緲。

但是在人生之中,還有比無限深的大誨更無限深刻的東西。它以微小的形式突然出現。於是,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人了。那個時候,人就必須再次選擇自己就是自己。所謂的“相信”,就一定是這麼回事。

那裏應該是有一種把幸福和不幸、喜悦和悲傷像降落海面的雨點一樣溶人大海的什麼巨大東西在飄蕩。他現在是想對這種巨大的東西進行祈禱。

“比如,我喜歡上了一個人。那種心情,是我的嗎?是我的所有物嗎?”我沒有回答他,他又繼續説:“假如是那樣的話,那麼‘喜歡’這種心情應該是能夠根據自己的意志和情況捨棄的。但是,有的東西是想捨棄也捨棄不了的。雖然不需要了,但是又不能一下子丟掉……”“這種情況有很多呀!”“是啊!是不是‘喜歡’這種心情不是自己的?也就是説,感覺好像是存在於自身的,但實際上,它並不存在於自身,而是由另外一個什麼別的世界來的東西。是不是這樣?” “説的是‘喜歡’這種心情嗎?”“所以,想扔卻扔不掉,它永遠存在着。就是我死了,它還存在着。原本就不在我這裏,是與肉體無關存在的東西。”

在大海里我們都是很孤獨的。就像是處於原始世界一樣。在那裏,沉默比語言更重要,存在比運動更重要。大海之中存在一種神聖的氛圍。

和一個人邂逅。那之後的人生就和那個人分不開了。不管幹什麼,不管和其他什麼人生活,總是感到那個人在旁邊。所謂邂逅,一定就是這樣的吧!

我還是在考慮鮫島護士的事情。 “不認為在生氣的時候很靚嗎?” “啊?” “她呀!” “噢,也許……是吧!” “以後,時不時地逗逗她生氣吧……”

這和雖然讀了名著,也寫不了好文章的道理是一樣的。讀和寫不是一回事兒。為了寫出好文章,必須要寫壞文章。同樣,要想棋藝增強,必須手拿棋子下臭着。

“大概是5年前了,”刈谷接着説道,“正好也是攀登這樣一個巖壁,從相當高的地方掉了下來。在墜落過程中,她一直陪伴在我的旁邊。雖然是這樣説,但實際上,從時間來看也只是一秒鐘的幾分之一,短促的一瞬間。然而,我感到時間相當的長。就覺得像是接近永遠的體驗。所謂夢想,大概就是這樣。不管是多麼長的夢,實際做夢的時間都是很短的。總之,自從那次以來,我就光畫天使畫。不管畫多少幅,也一點兒不像實際看到的天使。或許她根本就是不能視覺化的東西。我看到了它,清楚地看到了。可是,一往畫布上畫,就不一樣了。就完全變成別的東西了。大概是在幹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吧!明知道是這樣,可我卻不能不畫。如同是在每天經受地獄之火的煎熬。”

每次被大海擁抱的時候,我都會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安詳。這種安詳從人與人的擁抱之中絕對感覺不到。哪兒都不存在,哪兒又都存在……全身上下的脈搏配合着一個高超支配者的心跳開始跳動。與海水的擁抱相比,人的擁抱是多麼的不完美呀!就好像是為了彌補這種不完美,他們才悄悄地説着各種各樣的事情。然而,語言是於事無補的。我喜歡大海。我想永遠地被那具有真實存在之感的*涼海水所擁抱。每次在攙水裏的時候,我就有一種錯覺,就好像自己是一條錯生為人的魚。

或許我們實際上是由許多的身體和許多的魂靈構成的。在各種各樣的關係中,一個人存在着多個方面:人們所看到的和人們所想象的。

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大海,甚至忘掉自己的呼吸。於是就感到大海充滿了全身,自己也成為大海。大海成為我的一切,我成為大海的一部分。自我與大海融合,在大海中發現新的自我。在湛藍的海水之中,自己就像一塊小小的碎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