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2.21W

經典語錄

人類最無力控制的莫過於他們的舌頭,而最不能夠做到的,莫過於節制他們的慾望。

《倫理學》經典語錄

希望和失望也絕不能是善,因為恐懼是一種痛苦,希望不能脱離恐懼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識的缺乏,和心靈的軟弱無力。

慾望即人類的本質。

任何人都會生氣——這很簡單。但選擇正確的對象,把握正確的程度,在正確的時間,出於正確的目的,通過正確的方式生氣——這卻不簡單。

自貶者卻也最接近自傲。

自我保存的努力是道德的首要基礎,也是唯一的基礎。

自由的人絕少思慮到死;他的智慧,不是死的默唸,而是生的沉思。

倫理學 倫理學的基本問題是何者為“善”。善決定了一個人的世態度與實踐行為。倫理學的目標是方法*地揭露公正的、理*的、有意義的行為實踐與(羣體)生活的根本基礎為何。倫理學的原理與論據不應訴求任何外在的權威與習俗,必須譽想有效而具理*説服力。因此,它的位階高於既有的道德規範,對它保有批判*的立場。後設倫理學的課題是重新檢討倫理學命題的語言形式與功能。

凡清晰判然地理解自己與自己的情感者愛神;愈理解自己與自己情感愈愛神;愛神者不會努力讓神回愛他

在心靈中沒有絕對的或自由的意志;心靈之所以願意這樣或那樣,乃是為一個原因所決定,而這個原因又為另一個原因所決定,而這另一個原因又同樣為別的原因所決定,這樣一直到無窮。

確實的,正如光明顯出了它自身,也顯出了黑暗一樣,於是,真理是它自身的標準,也是謬誤的標準。

"無知的人不僅在各方面受到外部原因的擾亂,從未享受靈魂的真正和平,而且過着對上帝、對萬物似乎一概無知的生活,活着也是受苦,一旦不再受苦了,也就不再存在了。另一方面,有知的人,在他有知的範圍內,簡直可以不動心,而且由於理解他自己、上帝、萬物都有一定的永恆的必然一*一,他也就永遠存在,永遠享受靈魂的和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