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1.17W
《魯濱遜漂流記》經典語錄
魯濱遜漂流記(又譯作魯賓遜漂流記,直譯作魯賓遜·克魯索)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的第一部小説,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這本小説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説,享有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説的頭銜。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寫魯濱遜初出茅廬,最初三次航海的經過及其在巴西經營種植園的情況;第二部分詳細描述了主人公流落荒島,獨居28年的種種情景;第三部分簡要交代了魯濱遜回國後的命運及這個海島未來的發展趨向。
1704年一名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薛裏基洛克航海遇險,飄流在一個荒島上,並且單獨留居了四年才被救回了故事作為素材,加工而成的。小説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一青年,*喜冒險。他不顧父親的勸阻,決心要過海上生活。開頭號幾次航海以商頗為順利,但有一次為土耳其海盜所俘,幸而不久脱脱逃,至巴西經營蔗田和糖廠。四年後,因獲暴利又往非洲反賣黑 八股中於大海中遇險,船上全部船員葬身魚腹,僅魯濱遜一個脱難,飄流至一荒島之上。從此,他孤獨一個在島羊、造船等。後來。他救了一個野人俘虜,取名禮拜五。魯濱遜在島上生活了二*年,最後一艘英國船航經荒島,他才有機會搭船回國。

經典語錄

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

我們老是感到缺乏什麼東西而不滿足,是因為我們對已經得到的東西缺少感激之情。

可見,我們一般人,非要親眼看見更惡劣的環境,就無法理解原有環境的好處;非要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視自己原來享受到的東西。

一個要教育別人的人,最有效的辦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在不同的環境下,人的感情又怎樣變幻無常啊!我們今天所愛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恨的;我們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逃避的;我們今天所希冀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會嚇得膽戰心驚

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的事情。

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若不是預先計算一下需要多少代價,若不是預先對自己的力量做一個正確的估計,那真是太愚蠢了。

我們今天所愛的,常常是明天所恨的;今天所追求的,常常是明天所逃避的;我們今天所希冀的,常常是我們所害怕的,甚至會嚇的膽戰心驚。

在人類的感情裏,經常存在着一種隱祕的原動力,這種原動力一旦被某種看得見得目標吸引,或是被某種雖然看不見,卻想象得出來的目標所吸引,就會以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動着我們的靈魂向那目標撲過去,如果達不到目標,就會叫我們痛苦得受不了。

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

等待大難臨頭比遭難本身更令人痛苦,尤其是無法逃避這種災難而不得不坐等其降臨,更是無法擺脱這種擔驚受怕的恐懼

世間萬物,只有有用處的,才是最寶貴的。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