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素衣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3.11W
慕容素衣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於千萬人的孤獨裏靜候屬於自己的時刻

我們都在跌跌撞撞中前行,越過荊棘,期待豐滿

有人曾問我:“誰是你喜歡的*現當代作家啊?”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説:“汪曾祺啊。”那人窮追不捨:“為什麼啊?”我愣了愣,也在心裏問自己為什麼,為什麼不是張愛玲,為什麼不是沈從文,為什麼偏偏喜歡的就是汪曾祺呢?後來再看他的《受戒》和《大淖紀事》,忽然從書中找到了*:“他把普普通通的生活寫得太美了。”就像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生活,是很好玩的。”

汪曾祺被稱為“*最後一個士大夫”,一個“抒情的人道主義者”,這些帽子都有點大。我更願意把他看成一個美的“捕手”,終生都在捕捉美,創造美,讓你看了他的書之後禁不住感歎:活着真好呀!在汪老的筆下,真的是萬物靜觀皆自得,無一事不美。讀他的文章,我們瞭解到,他是一個南甜北鹹、東辣西*都敢嘗試的美食家,一個愛畫畫、愛賞花、愛拍曲的才子,一個命運坎坷但仍隨遇而安的達人,一個恨不得把自己泡在酒裏的老頭兒。汪曾祺用一支筆,將我們帶到了人生的另一重境界,讓我們知道,原來平凡的生活也可以過得如此詩意。

一個人必先有靈魂,才能有骨氣。昔日的明月仍然朗照今人,驚豔了時光的*風骨。20位*大師,他們家庭背景各異,卻都活成了傳奇,穿越歷史,展示更全面、更風趣、更真實的*大師。比背誦詩詞更重要的,是以詩意的方式去生活。

在汪曾祺的眼中,父親汪菊生是個絕頂聰明的人,會畫畫,會刻章,會做風箏,會擺弄各種樂器。汪曾祺從四五歲就開始跟着父親學文學畫學書,父親帶着他到麥田裏去放風箏,用小西瓜挖淨瓜瓤給他做通體透亮的西瓜燈,這些都成了他的美好回憶。

李家有女初長成,這一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年方及笄,已經 出落為一名亭亭玉立的大家閨秀。開明寬厚的家庭從未壓抑過她 的天*,她無拘無束地長大了,長成了一個身心舒展的美少女, 可以想象,她的父母一定非常寵愛她,因為只有在充滿愛的環境 中成長的女孩子,才會這麼飛揚灑脱,這麼活潑開朗。

宋徽宗好花石綱,“北宋士大夫圈醉心文藝、沉迷於宴飲享樂,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婦不免捲入其中,他們對金石碑刻的痴迷之深,對詩酒琴書的酷愛之極,對郊遊雅會的興致之濃,都能夠看到時代風尚的影響”

很多人愛把她想象成林黛玉那樣的淚美人,多愁善感,整日裏以淚洗面,實際上,少女清照固然有黛玉敏感多思的一面,卻 更像史湘雲。她們身世類似,湘雲是“襁褓之間父母違”,清照 也尚在嬰孩時就失去了生母。不過,這並沒有剝奪她們感受快樂 的能力,清照就像湘雲一樣,“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好 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

大觀園眾姐妹中,黛玉太嬌弱,寶釵太保守,妙玉又嫌矯情, 我總覺得,像清照這樣的女孩兒,才是湘雲的隔世知己。這兩個 女孩兒,都是閨中英豪,在她們身上,都能夠看到魏晉風度的流風 遺韻。倘若能夠生於同一時代,她們一定能夠成為閨中密友吧。

我們可以想象,也許和清照一起泛舟溪亭的女伴中,就有一 位湘雲這樣的明朗少女。在一個初夏荷花盛開的傍晚,她們結伴 來到溪亭遊玩,迎着湖面吹來的清風,喝着從家裏帶來的佳釀, 不知不覺間,已經喝得醉了,轉頭一看,天*已黃昏。於是就急 急忙忙地划着小船往家裏趕,誰知一不小心迷了路,誤打誤撞地 闖入了藕花深處。她們爭先恐後地將船兒劃出花叢,卻驚起了停在水面的一羣水鳥。

張愛玲把人生比作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底*還是華麗的;安妮寶貝卻認為大段大段的日子是樸素無華的,偶爾的欣喜就如綴在素衣上的那一小段流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