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1.84W
釋迦牟尼佛經典語錄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衞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着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儘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更詳盡的敍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佈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説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佛滅後,聖典先是口口傳誦,較晚才陸續出現文字經典;原始經典後來又經各部派的重新編纂。這一系列的過程,佛陀的原説一直被加工。所以在全部藏經中,某些法義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現。最多隻能在一定程度體現佛陀教説的,是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漢譯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 ,其內容結構多為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緣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於無常、無我的緣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訴他:“世尊所説,諸法是因緣的生滅”。(概述圖片: )


經典語錄

依慈父悲母長養之恩,一切男女皆*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七佛通戒偈)

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善不積,無以成聖。莫輕小惡,以為無罪,小惡所積,足以滅身。

善男子!譬如一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入於眾生心室,百千萬億不可説劫,諸煩惱業,種種暗障,悉能除盡。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wěi)、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出佛身血,毀謗(bàng)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diàn)污僧尼,或伽藍內恣(zī)行淫慾,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kuáng)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地藏白言: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

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長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説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説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説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説眷屬鬥諍報。若遇毀謗者,説無舌瘡口報。若遇嗔恚(huì)者,説醜陋癃殘報。若遇慳(qiān)吝(lìn)者,説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説飢渴咽病報。若遇畋(tián)獵恣(zī)情者,説驚狂喪命報。若遇悖(bèi)逆父母者,説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説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説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説骨肉分離報。若遇毀謗三寶者,説盲聾喑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説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説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污梵誣(wū)僧者……

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痴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

南閻浮提眾生,志*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yú)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

具足總持百千三昧。住深禪定。悉睹無量諸佛。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得佛辯才,住普賢行。善能分別眾生語言。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常使不絕。興大悲,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