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經典語錄

來源:國語幫 2.4W
王陽明經典語錄

王陽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名守仁,亦稱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學説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王陽明 (1472-1529)漢族。名守仁,字伯安,浙*餘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居住於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家和*事家,是朱熹後的另一位大儒,“心學”流派創始人。1529年1月9日卒於*西南安青龍浦舟中,享年56歲,諡文成,著有《王文成公全書》行世。

王陽明一生中寫過許多文章,如:《大學問》、《王陽明全集》、《傳習錄》等。被收入《古文觀止》作範文的有三篇,其中有兩篇是在貴州所作。一篇是千古不磨的《瘞旅文》,*所致,一氣呵成,哀吏目客死他鄉的悲涼,歎自己落魄龍場之不幸,抒發憂鬱憤懣之情懷,如哭如訴,句句是淚,字字是血,讀後莫不黯然垂淚。另一篇是《象祠記》,這是受貴州宣慰司宣慰使安貴榮之託而寫的,闡述了“天下無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發出“致良知”的思想。


經典語錄

無事時存養,有事時省察!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之必不宏。

天理即人慾

王陽明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

人為了生存,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諸如金錢、名利、地位。不過,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導下追尋這些,有的人卻只是一門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們的內心永遠盯着那些外物,必然會累得死去活來。而心學的最大妙處在於: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為指引,追求什麼都是可以的。

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

夫佛者,夷狄之聖人;聖人者,*之佛也。在彼夷狄,則可用佛氏之教化以化導愚頑;在我*,自當用聖人之道以參贊化育,猶行陸者必用車馬,渡海者必以舟航。今居*而師佛教,是猶以車馬渡海,雖使造父為御,王良為右,非但不能利涉,必且有沉溺之患。夫車馬本致遠之具,豈不利器乎?然而用非其地,則技無所施。

有而未嘗有,是真有;無而未嘗無,是真無;見而未嘗見,是真見!

“心猶鏡也。聖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近世格物之説,如以鏡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鏡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瞭後亦未嘗廢照”。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一時明白起來。

熱門標籤